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接纳与兼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声歌唱艺术的审美构建
文献摘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美声歌唱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开拓到发展的曲折历程,为其后的百年声乐发展奠定了人文、美学基础.居其宏的《百年中国音乐史》称这一时期为'兼收并蓄'思潮时期."音乐界的'兼收并蓄'思潮,以梁启超、曾志忞、赵元任、萧友梅等人为代表.'兼收并蓄'者竭力反对'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这两种过分执于一端的偏激之见,而提倡于中西音乐中各取所长,在实践中探索彼此融合之法,以逐渐形成20世纪之中国新音乐."(1)此种融合,事实上与美声唱法在进入其他国家后发生的情况一样,它在我国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对外来事物的接纳到本土融合"的过程,最终和我国传统审美品格融汇成最重要的声乐艺术形式之一,并对我国美声歌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杨悦;徐敦广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悦;徐敦广-.接纳与兼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声歌唱艺术的审美构建)[J].文艺争鸣,2022(07):198-202
A类:
曾志忞,竭力反对
B类:
接纳,二三十年,十年代,国美,歌唱艺术,审美构建,从无到有,美学基础,居其宏,百年中国,中国音乐史,兼收并蓄,潮时,音乐界,梁启超,赵元任,萧友梅,全盘西化,国粹主义,种过,一端,偏激,中西音乐,各取所长,之法,中国新音乐,美声唱法,传统审美,审美品格,融汇,汇成,声乐艺术,艺术形式,多元化发展
AB值:
0.3898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