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时代文学文本审美特征的身体化转向及其中的媒介管喻
文献摘要:
审美对象是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础,其形态特征、审美潜能对审美关系建立、审美体验获得具有重要意义.从文学书籍到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论坛,到21世纪初的文学网站,再到今天手机上的文学APP,变化的不只是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的渠道,还有创作的方式、读者们的审美追求,这些共同导向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变化.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中,腿伤残疾的前美国陆战队队员通过医学设备使自己的意识与具有和他相同基因的阿凡达化身实现联结,他的意识随着阿凡达身体进入另一个星球,并在那里展开了更有意义与成就感的人生.今天的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审美关系就如同美国大兵的意识与外星化身之间的联结一般,不是由读者作为主体站在文本对象的外部对其凝视,而是联结为一体后去体验和感觉.文本不再是独立于读者之外的、被读者凝视的世界之"镜",而成了读者的现实身体之外的虚拟化身.它的存在服务于主体性的延伸与主体美好感官体验的生成,并由此呈现出非再现、主视角、平滑化、心流化、标签化等审美特征变迁.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优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优-.数字时代文学文本审美特征的身体化转向及其中的媒介管喻)[J].文艺争鸣,2022(06):188-193
A类:
B类:
文学文本,审美特征,审美对象,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审美体验,书籍,文学网站,文学作品,见面,审美追求,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科幻电影,腿伤,伤残,残疾,陆战队,队员,医学设备,星球,那里,更有意义,成就感,如同,大兵,外星,凝视,结为一体,后去,虚拟化身,体美,好感,感官体验,非再,主视,心流,流化,标签化
AB值:
0.4637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