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人民"与社会主义文艺阐释共同体的建构
文献摘要:
"人民"作为阐释共同体,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意义创造者与守护者,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体认者与信守者.正是经由"人民"这一特殊"阐释共同体"的持续意义建构,社会主义文艺的意义才得以最终生成.社会主义文艺遵循"由谁创造,由谁阐释"的基本阐释学原理,决定了"人民"的本体内涵因时而变的不同意义生产逻辑.自1942年"人民"作为社会历史本体观念的正式确立至今,"人民"概念经历了由"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人民,到"作为建设和改革"的人民,再到"作为改革和实践"的人民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文艺意义的生成逻辑也相应地经历了由"教化型阐释共同体"到"知识型阐释共同体",再到"实践型阐释共同体"的嬗变.理解"人民"作为社会存在本体与文艺意义创造本体的互文转变逻辑,既可为理解"人民"在不同时期的主体性地位提供依据,也可为理解社会主义文艺的复杂意义提供启示.
文献关键词:
人民;社会主义文艺;阐释共同体;意义生成
作者姓名:
谷鹏飞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谷鹏飞-."人民"与社会主义文艺阐释共同体的建构)[J].文学评论,2022(03):25-33
A类:
B类:
社会主义文艺,阐释共同体,意义创造,创造者,守护者,义民,民族国家,信守,意义建构,终生,阐释学,因时,时而,不同意,意义生产,生产逻辑,社会历史,本体观,念经,改革和实践,历史性转变,生成逻辑,教化,知识型,实践型,社会存在,互文,转变逻辑,主体性地位,意义生成
AB值:
0.3845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