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相对贫困潜在增量治理:贫困边缘人群的识别路径和演化机制分析
文献摘要:
贫困边缘人群作为当前贫困问题转型后的新生群体和未来相对贫困人口的潜在增量,对其进行精准识别和常态监测关乎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建设.在相对贫困的研究视域和治理阶段,本文首先将贫困边缘人群定义为当期未发生相对贫困,但却具有贫困脆弱性的人口群组.随后,借助CFPS五期微观调查面板数据,在利用AF法和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别测度相对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识别出贫困边缘人群,进而分析其时空演进路径.最后构造Probit模型,从个人、家庭和宏观三个层面以及时空双维度探究致贫因素和防返贫机制.研究发现:家庭结构老龄化是贫困边缘家庭的主要致贫因素之一;贫困边缘人群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减贫的内生动力;正式制度前期并未产生明显的脱贫效果,但随着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其脱贫效果开始显现,而非正式制度始终是贫困边缘家庭分担贫困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城乡一体化和土地城镇化建设是防止返贫致贫的重要战略举措;贫困边缘家庭的致贫因素存在时空异质性.
文献关键词:
相对贫困;贫困脆弱性;贫困边缘人群;长效治理;时空演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于新亮;孙峥岫;上官熠文;于文广
作者机构: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济南 250014;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1189;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新亮;孙峥岫;上官熠文;于文广-.相对贫困潜在增量治理:贫困边缘人群的识别路径和演化机制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2(10):53-68
A类:
贫困边缘人群
B类:
识别路径,演化机制,机制分析,贫困问题,相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长效治理机制,研究视域,贫困脆弱性,群组,CFPS,五期,微观调查,AF,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时空演进,演进路径,Probit,双维度,致贫因素,防返贫机制,家庭结构,减贫,脱贫效果,脱贫攻坚战,非正式制度,分担,贫困风险,城乡一体化,土地城镇化,城镇化建设,防止返贫,战略举措,时空异质性
AB值:
0.2652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