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业产出:事实、机制和政策含义
文献摘要: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推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本文使用2014-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产出,这主要是由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利用率的提高,而不是农业人口的增加.通过地区和农作物种类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山地地区的农业产出促进作用更大;相比于肉类,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粮食类作物、油类作物、棉花类作物的产量具有更大的正面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继续完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建设.
文献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产出;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方观富;蔡莉
作者机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201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观富;蔡莉-.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业产出:事实、机制和政策含义)[J].农业经济问题,2022(10):97-112
A类:
B类:
农业产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数字农业农村,农村建设,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县域统计,统计年鉴,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内在机制,农作物播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农业人口,农作物种类,异质性分析,山地地区,肉类,油类,棉花,正面影响,议政,覆盖广度,使用深度,续完,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服务,服务建设,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
AB值:
0.3082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