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适用之解释论——以《民法典》第1234条、1235条为中心
文献摘要: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规定,落实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实现了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公私法协同共治.依据《民法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是针对公益损害的新型责任,本质属于公法义务的私法操作,包含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和生态环境赔偿损失责任两种方式.在责任构成要件上,需要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违反国家规定"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在因果关系证明中由双方公平分担举证责任、降低证明标准.在责任承担方式上,应贯彻生态环境修复优先的原则,规范"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判断标准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主体、方式、目标,而生态环境赔偿损失责任主要适用于受损生态环境不具有修复可行性和侵权人承担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之后不能覆盖的损失和费用.
文献关键词:
民法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构成要件;责任承担方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康京涛
作者机构: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康京涛-.生态环境损害责任适用之解释论——以《民法典》第1234条、1235条为中心)[J].宁夏社会科学,2022(01):71-80
A类:
B类: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责任适用,解释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公私法,协同共治,公法义务,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赔偿损失,失责,两种方式,责任构成,构成要件,违反国家规定,因果关系,公平分担,举证责任,证明标准,责任承担方式,判断标准,侵权人,任之
AB值:
0.2578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