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以筋代骨"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以筋代骨"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符合RA诊断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以筋代骨"理论指导下进行疼痛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干预,总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目、压痛关节数目、晨僵时间及疾病活动度,测量两组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9.248,P<0.05);观察组患者ESR及CRP明显低于对照组(t=5.995,24.750,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数目、压痛关节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t=6.055,6.357,3.978,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低活动例数高于对照组,中度活动及高活动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病情缓解率与高活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97,7.162,P<0.05).结论 基于"以筋代骨"理论在RA患者的疼痛管理中作用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及各类关节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
文献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以筋代骨;疼痛
作者姓名:
陈佩佩;李雪红;余旭彪
作者机构:
临海市中医院,浙江临海31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佩佩;李雪红;余旭彪-."以筋代骨"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22(08):120-123
A类:
以筋代骨
B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疼痛管理,疼痛干预,疗程,前后比,关节疼痛,疼痛程度,关节肿胀,压痛,节数,晨僵时间,疾病活动度,血沉,ESR,NRS,患者病情,缓解率,x2,关节症状
AB值:
0.2008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