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康熙皇帝学弹《普庵咒》考释
文献摘要:
在近代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史上,外国来华传教士徐日昇教康熙皇帝弹奏《普庵咒》一事,不仅国人传为佳话,西方学者也不断有著作论及.但对这究竟是怎么教弹的至今无人解释过.深入研究徐日昇为康熙编写的教材《律吕纂要》后认为,《普庵咒》就是《律吕纂要》中"配合作乐"法的教学案例,属于启蒙性教材.其"配合作乐"法是西方"新艺术"时期的"音程协和理论".选择这过时的音乐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弹《普庵咒》,因为《普庵咒》曲谱原本就带有音程这一音乐形式存在.而西方"新艺术"时期的"音程协和理论"正好基本能解释我国《普庵咒》曲谱中的音程现象.徐日昇没有选择当时西方前沿的音乐理论,目的就是为实施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而不是传播更具时代特征的音乐理论.
文献关键词:
《普庵咒》;徐日昇;康熙;《律吕纂要》;"配合作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跃华
作者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2211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跃华-.康熙皇帝学弹《普庵咒》考释)[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2(04):1-7
A类:
徐日昇
B类:
康熙皇帝,帝学,普庵咒,考释,中西音乐,音乐文化交流,交流史,来华传教士,弹奏,一事,传为佳话,西方学者,竟是,怎么教,律吕,作乐,教学案例,启蒙性,新艺术,音程,协和,音乐理论,曲谱,音乐形式,正好,本能,利玛窦,文化适应,时代特征
AB值:
0.3274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