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新品种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豫丰11是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8~2019年小麦生长季节,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以播期和播量为主的不同种植模式对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豫丰11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表现等均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千粒重则表现出递减趋势;随着播量的逐渐增大,成穗数表现为递增趋势,而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递减趋势,产量则表现为先增后减趋势.豫丰11在豫中部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15~22日,播种密度为135~195 kg/hm2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同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以具体播期定播量.通过不断协调提高豫丰11的产量构成要素,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和最大经济效益,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文献关键词:
小麦;豫丰11;种植模式;播期;播量;产量
作者姓名:
范家霖;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齐红志;陈晓杰;张建伟;杨保安
作者机构: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核农学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15;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郑州4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家霖;张福彦;程仲杰;王嘉欢;齐红志;陈晓杰;张建伟;杨保安-.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新品种豫丰1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22(06):14-19
A类:
B类:
不同种植模式,小麦新品种,同位素,选育,强筋小麦,小麦生长,产量形成,生长季节,裂区试验,播期,播量,产量及构成要素,显著水平,推迟,穗数,穗粒数,产量表现,千粒重,重则,豫中,中部地区,播种密度,hm2,生产实际,产量构成要素,该品,增产增收
AB值:
0.3088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