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取印到报捐:清代乾嘉时期的河工投效
文献摘要:
乾隆五年,针对主动进入河工效力的候选、候补及捐职等外缺人员,吏部奏请设立投效章程,以期进一步规范投效行为.然章程出台后,由于治河形势的变化,逐渐偏离章程设立初衷.乾隆四十八年(1783),因运河工段绵长,清廷允许候补、候选、捐职、降革等人员捐资承办,投效方式由取印投效变为报捐投效.嘉庆朝南河大工频兴,援照运河投效捐案,收录大量捐投人员,导致由部拣发陷入停滞,投效人员冒滥严重,河工投效由自发效力之举沦为夤缘请托之途,成为一项河工弊政,折射出清代河政乃至清代国家治理转向的重要侧面.
文献关键词:
清代河务;取印投效;报捐投效;投效章程;河工积弊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剑;殷继龙
作者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南京 210024;吉林大学文学院 长春 1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剑;殷继龙-.从取印到报捐:清代乾嘉时期的河工投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03):174-184
A类:
投效,投效章程,取印投效,报捐投效,夤缘,清代河务,河工积弊
B类:
印到,乾嘉时期,乾隆,工效,候补,缺人,吏部,奏请,台后,治河,初衷,四十八年,运河,工段,绵长,清廷,捐资,承办,嘉庆朝,朝南,南河,河大,工频,停滞,冒滥,之举,沦为,请托,弊政,折射出,出清,治理转向
AB值:
0.3179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