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傣族社会的"披拨"及其被驱逐的实践逻辑
文献摘要:
"披拨"为傣语"phii pob"的音译,被傣族视为最可怕的一种"鬼".如有人被指认为"披拨",就会被驱逐出寨子,甚至遭受更加暴力的迫害."披拨"的相关研究不多,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本研究认为:"披拨"是傣族鬼、魂文化的创造物,驱逐"披拨"似乎始于"治病",但随后其功能逐渐扩展,进而成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并有泛化的态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驱逐"披拨"现象大为减少但并未禁绝,而是以隐匿的形态持续产生影响.从表面看,人们驱逐"披拨"是以治病救人、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净化村落空间为 目的,但究其本质却是人们以利己为出发点,以群体"合谋"的方式对个体施加恶意,同时也附带着释放焦虑,凝聚群体,掩盖欲望,保障利益等功能主义色彩.
文献关键词:
"披拨";驱鬼;秩序;权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建新;赵长雁
作者机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建新;赵长雁-.傣族社会的"披拨"及其被驱逐的实践逻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70-78
A类:
phii,pob
B类:
傣族,驱逐,实践逻辑,傣语,音译,可怕,如有,指认,逐出,寨子,暴力,迫害,创造物,社会控制,禁绝,隐匿,治病救人,社会秩序,村落空间,其本质,利己,以群,合谋,恶意,附带,掩盖,欲望,功能主义,驱鬼
AB值:
0.5013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