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播种方式与缓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新型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技术下对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方法]于2020-2021年小麦生育季,以冬小麦品种'泰农18'和'太麦198'为试材,在山东省泰安市和潍坊市两试验点开展了大田试验.主区设置播种方式常规条播和宽幅播种,副区设置4个肥料处理:常规分次施肥对照(F1)、稳定性氮肥一次性施用(F2)、腐植酸控释掺混氮肥一次性施用(F3)、树脂包膜氮肥与常规尿素7∶ 3掺混一次性施用(F4).调查了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转运、花后氮素吸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花后氮素吸收量、花后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分别平均提高 48.0×104/hm2、12.4 kg/hm2、7.9 μmol CO2/(m2·s)、5.6 天、920.7 kg/hm2,进而产量平均提高了 902.6 kg/hm2.小麦花后干物质生产量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与花后氮素吸收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与Fl相比,F2、F3和F4处理的花后氮素吸收量、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和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均明显降低,但是宽幅播种下3个处理的小麦花后氮素吸收量和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的降低量分别为21.8 kg/hm2和2.6天,均小于对应的常规条播,花后干物质生产量的降低量(631.4 kg/hm2)可由其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转运的增加量(551.7kg/hm2)所弥补,进而产量与常规分次施肥持平.常规条播下,F2、F3和F4处理的小麦花后氮素吸收量和花后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降低量较大,分别平均为27.2 kg/hm2和4.5天,导致其花后干物质生产量的降低量过高(1054.8 kg/hm2),未能被其花前干物质向籽粒转运的增加量(540.6 kg/hm2)所弥补,进而产量低于F1处理.3个控释肥料处理之间在所有测定项目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宽幅播种较常规条播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新型氮肥一次性施用在常规条播下会降低小麦产量,而在宽幅播种由于花前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和运转量补偿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下降,不会降低小麦产量,3种新型肥料的施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宽幅播种条件下,可以采用新型氮肥一次基施替代传统的分次施肥,而在常规条播条件下,应慎重考虑采用新型氮肥一次性基施.
文献关键词:
冬小麦;宽幅播种;常规条播;缓控释肥;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干物质积累;干物质运转;产量
作者姓名:
华一帆;秦际远;王洁;张秀;初金鹏;郑飞娜;于海涛;贺明荣;代兴龙
作者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潍坊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潍坊261061
引用格式:
[1]华一帆;秦际远;王洁;张秀;初金鹏;郑飞娜;于海涛;贺明荣;代兴龙-.播种方式与缓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2(12):2185-2200
A类:
稳定性氮肥,群体光合高值持续期,干物质运转
B类:
播种方式,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干物质积累转运,一次性施用,宽幅播种,常规条播,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小麦生产,缓控释肥,冬小麦品种,泰安市,潍坊市,试验点,大田试验,分次施肥,F2,腐植酸,掺混,F3,包膜氮肥,混一,F4,光合速率,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氮素吸收量,干物质生产,生产量,hm2,Fl,籽粒,增加量,7kg,持平,播下,控释肥料,高小,干物质积累量,新型肥料,施用效果,慎重考虑
AB值:
0.1559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