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再谈"给(gěi)"的来源——与赵葵欣先生商榷兼论字词关系的复杂性
文献摘要:
现代汉语常用词"给(gěi)"的来源问题学界异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重申来自"过与"合音说,主要针对赵葵欣(2021)提出三点商讨意见,重点讨论了"过与"的使用频率问题:补充了众多新例证,把"过与"的始见时代提前至十六国时期;分析了"过与"使用频率不如"与"的六点原因,认为文献中"过与"出现频率低并不意味着它在实际口语中不常用因而不具备合音的条件;勾勒了给予义动词在中古近代汉语时期的演变链,并依据《老乞大》的四种版本梳理了"给"替换"与"的过程."给"的个案反映了字词关系的复杂性:有些同形字很隐蔽,必须摆脱"当代语感干扰",破除字形的外衣,深入到语言里的词(音义结合体),才能了解其实质,探明其来源.我们要研究的是古代的活语言(有声语言),正确的语言文字观事关全局.
文献关键词:
给(gěi);来源;合音;轻读;同形字;汉语词汇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汪维辉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文学院 杭州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汪维辉-.再谈"给(gěi)"的来源——与赵葵欣先生商榷兼论字词关系的复杂性)[J].方言,2022(03):267-283
A类:
合音说
B类:
赵葵,商榷,字词关系,现代汉语,常用词,异说,纷纭,迄无,无定,定论,重申,商讨,使用频率,例证,始见时代,十六国时期,六点,不意,口语,不常,勾勒,动词,中古,近代汉语,同形字,语感,字形,外衣,音义,结合体,其实质,有声语言,语言文字,文字观,事关全局,轻读,汉语词汇史
AB值:
0.4885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