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NF-κB、25-(OH)D3、CK-MB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文献摘要:
病毒性腹泻属于感染性腹泻的一种,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呕吐、排便次数增多、机体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中以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感染性腹泻最为常见,另外因儿童各器官功能与成人相比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消化系统酶系活性较低、消化液分泌不足,较易受到病毒入侵,最终导致病毒性腹泻的发生[1-3].目前随着临床上对病毒性腹泻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此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关,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临床上被认为与机体炎症反应相关,认为其在腹泻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研究显示[5],维生素 D在肠道正常防御中就有重要的意义,适量的维生素 D可保证肠道黏膜细胞发挥正常功能,但当其缺乏时肠道正常防御被破坏,临床上常用 25 羟基维生素 D3 (25 Hydroxylic Vitamin D3,25-(OH)D3)水平高低评价机体维生素D含量.另外腹泻发生后患儿多伴随着胴体过量产生、水分缺失等表现,上述表现可诱发酸中毒或者脱水,进而损伤心肌,心肌损伤可导致心肌酶谱改变,其 中 以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升高最为常见[6].目前已有上述各项指标在腹泻中的研究,但并未有研究将三者联合应用于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中,鉴于此,在本文中首先分析病毒性腹泻患儿血中上述指标含量,再次分析三者对此病的诊断价值,以期望用于临床此病的诊治.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孟祥会;陈营;董旭
作者机构:
锦州市中心医院 儿科,辽宁 锦州 12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孟祥会;陈营;董旭-.NF-κB、25-(OH)D3、CK-MB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02):225-228
A类:
Hydroxylic
B类:
D3,MB,儿童病毒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排便,水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Rotavirus,RV,外因,各器官,器官功能,发育成,免疫功能低下,消化系统,消化液,较易,病毒入侵,此病,核因子,Nuclear,机体炎症反应,肠道黏膜,膜细胞,基维,Vitamin,胴体,发酸,酸中毒,伤心,心肌损伤,心肌酶谱,Creatine,kinase,isoenzyme,联合应用,诊断价值
AB值:
0.2962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