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现实主义对主流话语的依附与游离——以《龙须沟》生产机制为中心
文献摘要:
老舍的《龙须沟》是特定年代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产物,也是"十七年"话剧创作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考证和版本辨析,可以再现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对主流话语既依附又游离的生产过程:该剧借助以"清官"对应"清水"的政治修辞逻辑,有意忽视1949年以前的修沟成绩,再造了新中国在修沟史上的起点神话;作家和导演也在多次修改中重新划分人物角色的阶级阵营,使龙须沟拥有"恶霸"人格,又将刘巡长丑化为阶级统治工具并削弱其地位和戏份,从而强化了与时代话语相呼应的阶级斗争意识;在政治意图过于显明的情况下,《龙须沟》依靠着老舍精准的市民景观书写及焦菊隐团队的斯坦尼式排演技巧得以保持其现实主义魅力.凭借各种偶然性优势的助推,该剧最终成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话剧典范之一,但其人物与情节、故事与主旨之间的多重矛盾张力使该剧摇摆于"现实主义"与"颂歌"之间,最终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整体价值.
文献关键词:
龙须沟;现实主义;主流话语;版本;老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玫琦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玫琦-.现实主义对主流话语的依附与游离——以《龙须沟》生产机制为中心)[J].南大戏剧论丛,2022(01):119-133
A类:
B类:
现实主义,主流话语,依附,龙须沟,生产机制,老舍,定年,十七年,话剧创作,史料考证,该剧,清官,政治修辞,神话,导演,重新划分,人物角色,阵营,恶霸,丑化,戏份,呼应,阶级斗争,斗争意识,显明,靠着,景观书写,焦菊隐,斯坦尼,排演,演技,偶然性,终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旨,摇摆,颂歌,整体价值
AB值:
0.4174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