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真事隐去:乾嘉时期白话长篇小说自传性现象片论
文献摘要:
乾嘉时期的白话长篇小说,大量出现"自寓"情况并生成了"自传性"现象.《绿野仙踪》《镜花缘》等小说接续明末清初小说的写作方式,更丰富地影写作者的性格、思想、心态、志趣诸方面.《野叟曝言》则在自寓与幻想中逐渐加入个人及家族的实事.《儒林外史》《红楼梦》可看作具有自传性的小说,其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地将现实场域移入小说,涉"自传性"的内容在小说人物塑造与情节演进中占有重要地位.读者需在分辨"真事隐"和"假语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小说的意味.白话小说从影写抽象的真实变为影写场域的真实,作者亦在此进程中完成了具有"史"性的自我保存.小说作者的"隐"与读者的"索隐",与乾嘉时期文学思想大背景是相因应的,也给后世文学批评带来了颇多影响.在厘清小说"自传性"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围绕小说及作者的"场域",决定了小说的性质.作者的交友圈决定了小说的素材来源与早期读者群体,而这些又反过来奠定了小说的接受框架,并被小说史研究范式所固化.
文献关键词:
乾嘉时期;长篇小说;自传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昊苏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昊苏-.真事隐去:乾嘉时期白话长篇小说自传性现象片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3):72-79
A类:
清初小说,野叟,野叟曝言
B类:
真事,隐去,乾嘉时期,长篇小说,自传性,大量出,绿野仙踪,镜花缘,明末清初,写作方式,影写,写作者,志趣,诸方面,幻想,儒林外史,红楼梦,可看,现实场域,移入,小说人物,人物塑造,正理,白话小说,自我保存,索隐,文学思想,因应,后世,文学批评,交友,素材来源,读者群体,反过来,小说史研究,研究范式
AB值:
0.3409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