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文学批评的同代人与同时代性——陈培浩论
文献摘要:
一直以来,人们似乎已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文学批评与短平快联系在一起.文学批评常常成为学理性不足的代称,文学批评家也因此而被诟病乃至嘲讽.这也使得很多学者,常常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之间徘徊,两条腿走路成为很多人的自觉选择.且不说这里的"傲慢与偏见"有多深,大凡被视为文学史料的(比如说今天眼中的"五四"时期的文学史料),其实多为当时的批评文字.很难想象,没有共时性的批评文字环绕着的文学现场应是怎样的图景,那该是多么乏味、无趣和了无生机!好的文学批评总是及物的、具有启发性和阐释力、与作品和时代同频共振的.在这方面,陈培浩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陈培浩的批评文字让人看到了文学批评的才气之外的学理思辨特质.他的批评文章,既有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又有理论穿透力.他的批评文字,颇具风格化特征.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勇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勇-.文学批评的同代人与同时代性——陈培浩论)[J].文艺论坛,2022(03):38-41
A类:
B类:
文学批评,同代人,同时代性,短平快,常成,学理性,代称,批评家,诟病,嘲讽,文学史研究,徘徊,两条腿走,腿走路,人的自觉,且不说,傲慢与偏见,有多深,大凡,文学史料,比如说,天眼,眼中,五四,实多,共时性,环绕着,文学现场,该是,多么,乏味,无趣,启发性,阐释力,同频共振,这方面,例子,才气,穿透力,颇具,风格化
AB值:
0.4860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