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街区人流分布模拟研究
文献摘要:
人流空间分布是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空间环境是空间活力形成的物质基础.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分析人流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升空间活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基于主体建模的方法,构建了人流空间分布的多主体模型,以主体代理行人和街道空间,将街道空间的属性特征转化为行人主体的行为规则,从而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相应的人流分布模式,实现了从人与空间互动的视角分析人流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将其运用于天津市典型生活街区,通过多次参数调整,模拟结果与实际人流分布实现了较好的拟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发现,街道网络结构、功能分布、街道界面共同影响着人流分布,具体的影响要素因研究区域空间环境特征的差异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多尺度、多维度的空间要素进行统筹布局,为行人与空间之间多样化的互动提供有利的空间条件.
文献关键词:
人流空间分布;生活街区;多主体模型;空间活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车冠琼;仇保兴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083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车冠琼;仇保兴-.基于主体建模的生活街区人流分布模拟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2(04):57-69
A类:
基于主体建模,人流空间分布,街道网络结构
B类:
生活街区,人流分布,空间活力,外在表征,空间环境,新型城镇化,空间利用,提升空间,多主体模型,代理行,街道空间,属性特征,行为规则,分布模式,空间互动,视角分析,参数调整,功能分布,街道界面,影响要素,区域空间,环境特征,空间要素,空间条件
AB值:
0.2596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