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十四五"上海新城发力的区域模式思考
文献摘要:
新城概念对于上海而言并不陌生.1950年代上海就开始提出建设卫星城镇的设想,并规划确定了闵行、吴泾、安亭、松江、嘉定等5个卫星城,1986年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卫星城确定为市域城镇体系的4个层次之一,2001年经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上海市域内11个新城作为市域城镇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新城也成为上海城市空间"多核"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但是,虽然自2001年以来上海新城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了大幅增长,却并未完全实现疏解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初衷,而是上海郊区乃至市域外的人口不断向新城集聚.即使从中心城区疏解出去了部分产业,仍大量出现就业(在新城)与居住(在中心城区)的空间错配,加剧了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造成这种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上海新城的发展并未立足于宏观区域的整体发展格局.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彭震伟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彭震伟-."十四五"上海新城发力的区域模式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22(01):8-9
A类:
B类:
上海新城,区域模式,陌生,卫星城镇,闵行,松江,嘉定,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经国,批复,海城市,多核,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疏解,上海中心城区,城区人口,初衷,上海郊区,域外,解出,大量出,空间错配,城市空间结构,结构不合理,整体发展
AB值:
0.3501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