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实质宪法解释:证立、实践与反思
文献摘要:
宪法解释制度的深入开展,需要先系统考察、总结我国既有的宪法解释实践.如果以明确宪法条文含义或宪法依据、发挥的实际功能作为根本标准,文本统一、程序明确的宪法性文件可称为形式宪法解释,反之则为实质宪法解释.自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民主选举、国家机构权力配置、分配国家立法权限等多方面的实质宪法解释.各类典型实质宪法解释为推动法治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不涉及宪法权利条款、主动解释程序不明、对解释机关自我授权等问题.为了维护权力与权利统一体的内在平衡,宪法解释机关不得自我授权,不得实质变动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解释宪法权利应切实维护党的领导与公共利益;同时,要从审议、表决程序上区分宪法解释和法律,主动宪法解释同样要积极回应权利保障的现实需求.
文献关键词:
实质宪法解释;形式宪法解释;主动解释;被动解释;基本权利保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戴龙杰
作者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学院,上海 2000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戴龙杰-.我国实质宪法解释:证立、实践与反思)[J].湖湘法学评论,2022(03):53-67
A类:
实质宪法解释,形式宪法解释,主动解释,被动解释
B类:
实践与反思,统考,法条,条文,宪法依据,可称,反之,现行宪法,宪法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民主选举,国家机构,权力配置,国家立法,立法权限,法治实践,宪法权利,权利条款,解释程序,权力与权利,统一体,国家机关,公共利益,审议,表决,上区,积极回应,基本权利保障
AB值:
0.2524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