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东北大豆农田保护性耕作水热效应的Meta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公开发表文章中有关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土壤温度和湿度数据,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免耕(NT)、少耕(RT)、秸秆覆盖(SM)、免耕秸秆覆盖(NTSM)为处理,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东北大豆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与CT相比,保护性耕作总体上使东北大豆农田0-17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9.2%,使浅层土壤(0-30cm)温度降低了8.2%;不同气候条件下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土壤湿度;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且在营养生长期对土壤水热的影响最大,土壤温度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降低土壤温度的幅度随着土壤黏粒减少而降低,提高土壤湿度的幅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免耕秸秆覆盖在不同土壤深度的蓄水保墒效果最明显,在0-20cm土层提高了32.9%的土壤湿度.综上,保护性耕作措施较传统耕作具有增湿降温效应,气温、降水、生育时期、秸秆覆盖量、土壤类型及土壤深度均对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的土壤水热状况产生影响.
文献关键词:
东北地区;大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热;Meta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弓晓雅;赵锦;杨晓光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弓晓雅;赵锦;杨晓光-.东北大豆农田保护性耕作水热效应的Meta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2(11):867-880
A类:
B类:
东北大豆,保护性耕作,水热效应,发表文章,关东,农田土壤,土壤温度,免耕,少耕,NTSM,定量评估,耕作措施,土壤水热,170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30cm,同气,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营养生长期,秸秆覆盖量,黏粒,土壤深度,不同土壤,蓄水,保墒,20cm,增湿降温,降温效应,土壤类型
AB值:
0.261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