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行﹕6行(M6S6),玉米单作(M)和大豆单作(S)5种种植模式,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间作模式作物总产量表现为M>M6S6>M4S4>M2S2>S,间作模式中作物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贡献率为79.0%~87.3%,大豆贡献率为12.7%~21.0%;M6S6和M4S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3~1.19和1.06~1.07,均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小于1,表现为间作劣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50cm土层间作玉米与大豆存在水分竞争,60?100cm土层玉米和大豆存在水分互补;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除M6S6间作模式外,M4S4和M2S2间作模式均降低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M6S6和M4S4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分别为1.18~1.21和1.05~1.06,水分生产力提高5%~21%,均具有间作水分利用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为0.99~1.01,间作水分利用优势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M6S6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最强,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文献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水分当量比
作者姓名:
蔡倩;孙占祥;王文斌;白伟;杜桂娟;张悦;张哲;冯晨;向午燕;赵凤艳
作者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沈阳 110161;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阜新 123100;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沈阳 11016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9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倩;孙占祥;王文斌;白伟;杜桂娟;张悦;张哲;冯晨;向午燕;赵凤艳-.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2(07):551-562
A类:
M2S2,M4S4,M6S6,水分当量比
B类:
辽西,西半,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间作模式,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实验站,田间定位,定位试验,单作,种植模式,土壤水分,水分利用效率,模式作物,总产量,产量表现,土地当量比,LER,有间,产量优势,间作优势,50cm,土层,间作玉米,100cm,种间,单位面积,WER,水分生产力,农田土,旱区农业
AB值:
0.1714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