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灌溉方式对樟子松生长、光合特性及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滴灌、漫灌和对照3种处理方式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探讨其生长、光合、蒸腾特性和水分运移对不同灌溉技术的响应,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效栽培樟子松提供参考.[方法]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樟子松的生长(地径、树高、冠幅、抽穗长和生物量)与光合特性[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EWUE)];采用土壤剖面观测法比较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溉时间下土壤水分垂直和水平运移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经验模型对土壤水分运移轮廓进行模拟.[结果]①滴灌处理下樟子松的地径、树高、冠幅、抽穗长和生物量分别比漫灌方式下高1.5 cm、0.5 m、10.0 cm、5.9 cm和11.5 kg,分别比对照高3.4 cm、0.9 m、60.0 cm、7.2 cm和2.5 kg;②滴灌处理下樟子松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漫灌和对照(P<0.05),各种灌溉方式下的上述指标大小具体表现为滴灌>漫灌>对照;水分利用效率大小表现为对照>滴灌>漫灌,表明樟子松可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生长;③在灌溉2、4和6h后,樟子松林地滴灌比漫灌处理下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和停灌后最终垂直运移距离深,两种灌溉方式下3种不同灌溉时长的土壤湿润锋的最大水平运移距离都出现在0~20 cm土层,然而停灌后的垂直运移距离以滴灌>漫灌;④利用经验模型对土壤湿润体轮廓进行模拟,设定:MR i为垂直方向上任意位置处土壤水分水平运移距离(i=1,2,3,4);LMR为土壤水分水平最大运移距离;RMH为垂直方向上任意位置处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相对距离;ai为模型参数.则滴灌和漫灌的最优模型分别为多项式模型(MR1)和Baldwin模型(MR4),MR1=LMR[a1(RMH-1)+a2(RMH 2-1)+a3(RMH 3-1)+a4(RMH 4-1)];MR4=a1+[(RMH-1)/(RMH+1)]+a2(RMH-1).[结论]在北方干旱区,滴灌区樟子松的生长和光合特性明显优于漫灌;在持续灌溉2、4和6 h后,滴灌试验区60 cm土层以上的土壤湿润锋在最终水平运移距离上均大于漫灌区.将滴灌技术应用于樟子松林木培育,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促进树木生长,且樟子松的光合特性受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合理的灌溉可改善林木的生长机制.
文献关键词:
樟子松;滴灌;漫灌;光合特性;生长;土壤水分运移;水分运移模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雅楠;刘洋;兰再平;铁牛;张梦弢;王成德;罗奇辉;张晨
作者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北京 10009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雅楠;刘洋;兰再平;铁牛;张梦弢;王成德;罗奇辉;张晨-.不同灌溉方式对樟子松生长、光合特性及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4):135-143
A类:
EWUE,RMH,+a2,+a3,+a4,a1+,RMH+1,水分运移模拟
B类:
灌溉方式,光合特性,土壤水分运移,漫灌,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生长状况,运移规律,灌溉技术,半干旱地区,高效栽培,内蒙古大青山,山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子松林,单因素方差分析,地径,树高,冠幅,抽穗,穗长,生物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Ci,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剖面,剖面观测,灌溉时间,下土,直和,经验模型,土壤含水量,6h,林地,湿润锋,直运,运移距离,大水,土层,湿润体,垂直方向,上任,分水,LMR,大运,移相,相对距离,ai,最优模型,多项式模型,MR1,Baldwin,MR4,北方干旱,干旱区,灌区,试验区,滴灌技术,林木培育,根系,树木生长,生长机制
AB值:
0.22461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