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刺槐种子吸水过程水分的变化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水分相态的变化,为种子吸水、萌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方法]以初始温度85℃热水处理后的刺槐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法确定种子的吸水曲线,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NMR)采集刺槐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横向弛豫时间(T2)的信号,并反演得到T2弛豫谱,分析此过程中种子体内水分相态及含量的变化.[结果]热水处理后刺槐种子的吸水率远远高于对照组,0~12 h为快速吸水阶段,之后吸水速度变缓,至36 h时吸水渐趋于平衡.核磁共振波谱图表明,刺槐种子水分质量(x)与核磁共振弛豫图谱峰面积(y)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1132x+698.05,R2=0.9996.刺槐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存在3种相态的水:束缚水(T21,>0.1~1.0 ms)、不易流动水(T22,>1~100 ms)、自由水(T23,>100~1000 ms).吸水萌发过程中束缚水的峰顶点变化不显著,弛豫范围、峰面积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峰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吸水24 h后,比例维持在4%以下,胚根伸出时,束缚水消失.在吸水3~9h过程中,不易流动水的峰显著向右偏移,随后峰顶点时间趋于稳定(9~96 h);胚根伸出时,峰再次显著向右偏移;弛豫时间范围基本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胚根伸出时又显著减小;其峰面积总体呈先迅速上升(3~12 h)后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但比例略有下降.自由水峰顶点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吸水72 h时达到最大值;峰面积及比例的最大值出现在胚根伸出时(3 h时峰面积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6倍).[结论]刺槐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存在3种相态的水,其中不易流动水占比最大,各相态水的含量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吸水时间的延长,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开始分解转化,水分结合能力变弱,特别是胚根穿过种皮时,种子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含量大幅增加.
文献关键词:
刺槐种子;吸水过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水分相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袁鸣;朱铭玮;侯静;朱莹莹;李淑娴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 210037;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63;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 2151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袁鸣;朱铭玮;侯静;朱莹莹;李淑娴-.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刺槐种子吸水过程水分的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2):135-142
A类:
21132x+698
B类: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刺槐种子,吸水过程,萌发,水分相态,研究手段,初始温度,热水处理,质量法,NMR,横向弛豫时间,演得,吸水率,水速,核磁共振波谱,波谱图,图表,谱峰,峰面积,一元线性回归,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束缚水,T21,ms,动水,T22,自由水,T23,峰顶,顶点,先上,胚根,伸出,9h,后峰,基本稳定,最小值,变化过程,营养物质,结合能,变弱,穿过,种皮,子代,代谢活动,旺盛,水含量
AB值:
0.2458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