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性备受关注.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未来土壤碳库大小评估的巨大偏差,充分了解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理对预测未来土壤碳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温度模式、底物质量、物理化学保护和微生物属性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与传统的恒温模式相比,变温培养模式更好地克服了土壤微生物对恒定培养温度的适应性以及不同培养温度下底物消耗不均的缺点,能够更加准确地估算Q10.②较多的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大于易分解有机碳的Q10,但也有研究发现难分解有机碳的Q10并不比易分解有机碳的Q10高,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碳库的异质性造成的.③团聚体和矿物吸附保护通过改变底物有效性或者反应位点的底物浓度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群落组成和结构也会对温度敏感性造成影响,温度变化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相关生理特征的变化,进一步引起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改变,从而改变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土壤有机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是全球气候变化对碳循环影响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它的精确估算有利于完善全球气候变化模型,对准确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培养模式;底物质量;物理化学保护;微生物属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珠;徐侠;杨赛兰;彭凡茜;张惠光;蔡斌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珠;徐侠;杨赛兰;彭凡茜;张惠光;蔡斌-.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温度敏感性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1):33-39
A类:
物理化学保护,微生物属性
B类: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分解温度,温度敏感性,全球变化,生态系统碳循环,环中,敏感性指数,Q10,土壤碳库,小评,大偏差,调控机理,预测未来,培养温度,温度模式,底物质量,恒温,变温,下底,难分,并不比,土壤有机碳库,团聚体,反应位点,生理特性,造成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理特征,相关功能,功能基因丰度,全球气候变化,很重,对准,准确预测,未来全球气候
AB值:
0.1841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