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4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住院并接受介入封堵术的40岁以上继发孔AS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病历资料库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介入封堵术前是否有AF分为ASD伴AF组和ASD窦性心律组;另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有无新发AF分为新发AF组和窦性心律组.比较ASD伴AF组、ASD封堵术后新发AF组与对应窦性心律组间的相关资料.结果 共纳入40岁以上ASD患者280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205例,年龄40~83(54.51±10.02)岁.ASD介入封堵术前AF发生率为16.07%(45/280),封堵术前呈窦性心律的235例;患者随访(42.40±23.98)个月,期间新发AF 15例(6.38%).与ASD窦性心律组比较,ASD伴AF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1)、NYHA心功能Ⅱ级以上比例更多(P=0.004)、左右心房内径明显增加(P<0.001),右心室压力明显增高(P<0.001);介入封堵术后新发AF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同样显示年龄(P<0.001)、左心房内径(P=0.008)、右心房内径(P=0.003)及右心室内径(P=0.042)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增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右室压增高是ASD患者合并房颤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新发AF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40岁以上继发孔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AF发生率均较高,年龄大、心房内径增大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高、RVP增高可能是导致AF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新发AF的主要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心房颤动;介入封堵术
作者姓名:
朱涛;许祥;黄海韵;万陈;刘锋;蒋新凤;王文婷;李华康;姚青;郭燕丽;宋治远
作者机构:
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400038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
引用格式:
[1]朱涛;许祥;黄海韵;万陈;刘锋;蒋新凤;王文婷;李华康;姚青;郭燕丽;宋治远-.40岁以上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与相关因素分析)[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21):2211-2216
A类:
B类: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心房颤动,相关因素分析,atrial,septal,defect,ASD,fibrillation,AF,相关危险因素,本院,病历资料,资料库,窦性心律,术后随访,中男,患者随访,患者年龄,NYHA,右心房,室压,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右室,RVP
AB值:
0.1412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