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变形场变化特征研究
文献摘要:
揭示与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变形场特征是判别地震孕育阶段及地震危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收集汶川Ms 8.0地震震中区汶川台自2002年10月至汶川地震前的地倾斜观测数据,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和分段拟合方法,提取了震前地倾斜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利用2001年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站坐标日解数据,计算了震中附近的泸州GNSS站与周围GNSS站间基线,通过基线变化与区域地震的Benioff蠕变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二者的协同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底汶川台地倾斜速率出现显著下降,西向倾斜速率由230 ms/a减少到130 ms/a;2007年初至发震前减少到60 ms/a;2007年底至发震前未出现指数型加速变化.广州-泸州GNSS基线在2005年初开始的加速缩短异常与Benioff蠕变亏损异常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9;该基线加速缩短持续时间约2.5 a,对应地震的震级估计为7.9级,与汶川地震震级相当,反映了其与汶川地震的应变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004年苏门答腊Ms 8.9地震的发生对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影响较为显著,对汶川地震的孕育发生起到了加速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地壳形变观测的意义及创新地震预测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关键词:
汶川地震;地倾斜;GNSS基线;Benioff蠕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姓名:
牛安福;赵静;苑争一;吉平
作者机构: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引用格式:
[1]牛安福;赵静;苑争一;吉平-.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变形场变化特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2(06):839-848
A类:
B类:
汶川地震,变形场,地震危险性,Ms,震中区,地倾斜观测,观测数据,小波分析方法,分段拟合,拟合方法,阶段性特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解数,泸州,区域地震,Benioff,蠕变,协同性,台地,西向,ms,指数型,速变,亏损,地震震级,应变积累,苏门答腊,川滇地区,应力应变场,生起,速作用,地壳形变,形变观测,新地,地震预测
AB值:
0.3377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