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豫西民间传统社火"闹阁"的戏剧特征
文献摘要:
河南省登封市杨岭村的"闹阁",也叫"臑阁",又称"闹歌"."臑"在河南地方方言中意为"举、扛在肩上"的意思,"阁"即楼阁."闹阁"是一种集戏剧、音乐、杂技、造型、绘画于一身的综合性表演艺术,2011年作为民间传统舞蹈项目被列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民俗表演形式,"闹阁"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各地流传分布十分广泛,名称叫法不一,演出形式多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据相关学者考究,"闹阁"艺术发源于河南、河北、山西一带,其余地区受其传播与影响.河南登封位于我国中原腹地、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国传统汉民俗文化的孕育之地.探索中原地区民俗文化有利于发扬与传承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精髓.作者将通过本文,在"非遗"保护的视野下,基于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整理的方式,对杨岭村闹阁的起源与戏剧表演特征进行探究.
文献关键词:
闹阁;演出形式;戏剧特征;曲剧艺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雪蕊
作者机构: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雪蕊-.豫西民间传统社火"闹阁"的戏剧特征)[J].剧作家,2022(04):75-80
A类:
闹阁,曲剧艺术
B类:
豫西,社火,戏剧特征,登封市,方言,言中,中意,意为,肩上,意思,楼阁,杂技,绘画,一身,表演艺术,民间传统舞蹈,第三批,民俗表演,表演形式,叫法,演出形式,考究,发源,余地,腹地,华夏文明,汉民,民俗文化,中原地区,非遗,于田,田野调查,文献收集,收集整理,戏剧表演,表演特征
AB值:
0.3570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