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EPCAM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不同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原理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散发性结直肠癌(CRC)中不同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原理.方法 收集139例CRC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使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CAM、β-catenin,c-Myc及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对EpCAM染色结果与CRC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139例散发性CRC病例中,EpCAM在CRC中呈细胞膜强表达者占85.7%,弱表达或缺失者占14.3%与高表达者相比,弱表达病例的TNM分期(P=0.003)及淋巴结转移率(P<0.001)显著升高,二者在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且弱表达者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c-Myc的核表达率及Ki-67的增殖指数均高于强表达者.结论 既往研究认为,EpCAM过表达是CRC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的指标,然而本研究表明,EpCAM在部分散发性CRC的病例中膜表达减弱,这样的病例具有更高的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率.其原因可能与调节膜内蛋白水解(RIP)导致EpCAM胞内结构域(EpICD)的蛋白水解裂解进入胞质触发信号级联,导致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关.
文献关键词:
上皮黏附分子;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Wnt信号通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永强;吴迪;李丽;苏鹏;刘倩菲;张涛;娜仁图娅
作者机构: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永强;吴迪;李丽;苏鹏;刘倩菲;张涛;娜仁图娅-.EPCAM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不同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原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2(11):1049-1053
A类:
EpICD,上皮黏附分子
B类:
EPCAM,散发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原理分析,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CRC,临床病理指标,制作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catenin,Myc,Ki,染色结果,细胞膜,弱表达,TNM,淋巴结转移率,发病部位,肿瘤分化,面无,异常表达,增殖指数,过表达,侵袭转移,不良预后,中膜,肿瘤分期,蛋白水解,RIP,结构域,发信号,信号级联,Wnt
AB值:
0.28038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