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
文献摘要:
《庄子》政治哲学的构思,可以理解为对支配性秩序的解构,以及构建引导性的政治秩序.对待人民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支配性秩序予以否定,甚至使之虚无化,而引导性政治则予以肯定并加以守护.无为是引导性政治实现自身的方式,它包含两个层次:即统治者的无为,与被统治者的有为,二者相为表里,意在调动、激发、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各正性命的事业."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作为《庄子》对"无为"的概括,其目的在于虚化统治者的政治主体性而激发人民的政治主体性.由于周秦之际"轴心突破"导致了秩序格局从"治出于一"到"治出于二"转变,三代以上的神圣帝王已经终结,三代以下的统治者只能是世俗的"明王",明王之所以为明王,正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尤其是认识到教化领域已经在其权能领域之外.以"无为"为核心的引导性秩序的承担主体,是三代以下的"明王",而不是三代以上的帝王.
文献关键词:
支配性秩序与引导性政治;无为;明王;应帝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赟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上海 2002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赟-.《庄子》的无为思想与引导性政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5-24
A类:
相为表里,引导性秩序,支配性秩序与引导性政治
B类:
庄子,无为,政治哲学,构思,政治秩序,待人,性命之情,生活世界,虚无,治则,守护,被统治者,有为,引导人,正性,为名,虚化,政治主体,周秦,轴心,神圣,世俗,明王,教化,权能,承担主体,应帝王
AB值:
0.2907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