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重构:E.M.福斯特的东方文化认同
文献摘要: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本土作家,却与东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4年他的《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出版,将东方再一次置于西方人的关注视野之中.虽然《印度之行》一直是后殖民文学的重要读本,但是长期以来,如何定位福斯特与东方文化的关系却是一个难题.文学批评理论家萨义德指出,任何教授东方、书写东方或研究东方的人都可以被称作是"东方学家"——从这个意义上讲,福斯特确实是一位东方学家.但是福斯特却似乎与普通意义的东方学家不同.萨义德认为东方学家往往具有优于东方的种族优越感,他们将东方看成是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的对象,所以他们对东方的书写完全是一种霸权,是对东方的任意贬抑与控制.但是福斯特却有所不同,他在《印度之行》中打破了随着帝国扩张形成的帝国文化传统,肯定地表达了对印度的"热爱".笔者认为,福斯特之所以对印度抱有深切的情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内心深处对东方文化的认同.这一文化认同表明了他对本国文化的反省态度,也展示了他欲完善民族文化的理想,从而实现了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重构.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文苑辉
作者机构:
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文苑辉-.民族文化身份的自我重构:E.M.福斯特的东方文化认同)[J].世界文化,2022(12):30-34
A类:
印度之行
B类:
民族文化身份,自我重构,福斯特,东方文化,Edward,Morgan,Forster,国本,千丝万缕,Passage,India,再一,西方人,注视,后殖民文学,读本,文学批评,批评理论,理论家,萨义德,被称作,东方学家,实是,种族,优越感,看成,君临,霸权,贬抑,帝国,文化传统,抱有,深切,内心深处,一文,反省
AB值:
0.2929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