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气自净容量的算法及关键物理因子分析
文献摘要:
为更科学地量化大气对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使用WRF-NAQPMS模式对2017年12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影响大气清除能力的主要关键物理因子,修正A值法和大气自净容量算法的差异,进一步计算大气自净容量余量及各关键物理化学过程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边界层高度、风廓线、湿清除系数等3个关键物理参数较混合层高度、10 m高度风速、雨洗强度等更适用于量化清除过程;修正A值法和大气自净容量算法虽均能表征大气清除能力的强弱,但前者受目标城市面积影响较大,结果远高于大气自净容量算法;大气自净容量余量与细颗粒物(PM2.5)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污染越重,大气自净容量亏空越多,其中平流扩散对大气自净容量贡献最大,化学转化过程次之,湿沉降等过程也不可忽视.
文献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大气自净容量;边界层高度;风廓线;湿清除系数
作者姓名:
许云凡;向伟玲;王自发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福建厦门361021
引用格式:
[1]许云凡;向伟玲;王自发-.大气自净容量的算法及关键物理因子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22(04):458-468
A类:
大气自净容量,湿清除系数,清除系数
B类:
物理因子,清除能力,WRF,NAQPMS,量算,余量,物理化学,化学过程,贡献量,边界层高度,风廓线,物理参数,混合层高度,除过,市面,细颗粒物,PM2,浓度变化,亏空,中平,平流,化学转化,转化过程,湿沉降,京津冀地区
AB值:
0.2447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