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四川盆地与周边地区的降水垂直结构和宏微观差异研究
文献摘要:
为进一步认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利用2014年3月—2020年12月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星载双频雷达(DPR)探测资料研究了四川盆地(C1)及邻近山地(C2)和高原东坡(C3)降水的垂直结构及宏微观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1)GPM/DPR与地面雨滴谱仪的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2)降水样本总数为C1>C3>C2,层性云降水频次远高于对流云降水.(3)两类降水的降水顶高度均为C3>C2>C1.层性云降水,C1能够发展到最强,垂直厚度最大、雨滴谱最宽.降水顶向下,回波强度、雨滴谱和降水强度均增大.0℃层以上,C3回波增强最快;0℃层以下,C1回波达到最强,降水强度增强最快.(4)对于对流云降水,C2和C3弱对流的回波较强、垂直尺度较大,粒径较小而数浓度较高.C1强对流的回波较强、垂直尺度较大,大粒子数浓度更高.降水顶往下,回波强度和降水强度均增强,降水强度廓线斜率最大的地区从C2转为C1,至近地面前斜率均为0.粒径和数浓度变化较复杂,C1以凝结和碰并占主导,C2和C3的凝结和碰并、蒸发和破碎都重要.(5)当近地面产生较小降水强度时,粒子的增长多发生在降水顶以下0.5—2 km;随后蒸发和破碎效应增强,尤其是C1.当近地面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强时,凝结和碰并作用占主导.
文献关键词:
GPM卫星;双频测雨雷达;复杂地形;垂直结构;宏微观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剑婕;郑佳锋;刘艳霞;程志刚;贺婧姝;任涛;陈绍婕
作者机构: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都,61022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3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剑婕;郑佳锋;刘艳霞;程志刚;贺婧姝;任涛;陈绍婕-.四川盆地与周边地区的降水垂直结构和宏微观差异研究)[J].气象学报,2022(02):205-223
A类:
双频测雨雷达
B类:
四川盆地,周边地区,降水垂直结构,微观差异,差异研究,GPM,星载,双频雷达,DPR,C1,C2,原东,东坡,C3,宏微观特征,雨滴谱仪,水样,降水频次,对流云降水,顶向下,回波强度,降水强度,直尺,数浓度,强对流,大粒子,往下,近地,浓度变化,地面降水,复杂地形
AB值:
0.2542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