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
文献摘要: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1980s—2020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绝对变化量排序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未利用地减少及林草地面积增加的现象,与退耕还林工程密切相关;建设用地面积在1980s—2000年间缓慢增加,2000年后显著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相符;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榆林市1980s、2000年、2020年覆被状况指数均值分别为47.00、49.55和51.06,均属于3级水平,覆被状况指数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和城镇化发展占主导地位.
文献关键词: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转移矩阵;覆被状况指数
作者姓名:
杨亮彦;黎雅楠;范鸿建
作者机构: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亮彦;黎雅楠;范鸿建-.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J].自然资源情报,2022(09):37-44
A类:
覆被状况指数
B类:
榆林市,时空格局变化,退耕还林工程,1980s,土地覆盖,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矩阵和,土地覆被,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型面,变化量,建设用地,林地,耕地面积,林草地,草地面积,城镇化发展,水域面积,自然因素,持续上升,社会因素
AB值:
0.2003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