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仁布豆荚状铬铁矿成因及构造意义
文献摘要:
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目前国内铬铁矿储量最大的缝合带.本文报道了缝合带中段仁布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围绕矿床特征开展成因探讨,对缝合带的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新制约.仁布蛇绿岩呈近东西走向带状产出,主要由近30个大小不等的地幔橄榄岩体组成.地幔橄榄岩体主要为经历不同程度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在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发现多个不规则透镜状和团块状铬铁矿矿体,矿体长0.5~5 m,厚0.1~2 m,主要倾向为143°~245°,倾角为14°~70°;矿石以致密块状、浸染状和条带状为主,它们的尖晶石成分相近,Cr#(=100×Cr/(Cr+Al))为78.4~80.6,Mg#(=100×Mg/(Mg+ Fe2+))为45.8~72.6,属于高铬型;与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尖晶石相比,仁布矿石具有较高的Mn和Co,较低的Ni和Ga含量,平衡熔体具有玻安质熔体的亲缘性,指示它们源自俯冲带上(supra-subduction zone,SSZ)环境;矿石的包裹体以针状和粒状单斜辉石为主,暗示矿床形成经历了深部与浅部的地质过程.仁布铬铁矿矿床的空间分布、岩石组合以及矿石成分与缝合带东段的罗布莎铬铁矿床相似,认为它们保留了拉萨地体南缘弧前伸展的深部记录,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文献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高铬型铬铁矿;俯冲带上;单斜辉石出溶片晶;玻安质熔体
作者姓名:
杨胜标;李源;杨经绥;巴登珠;薄容众;李瑞保;刘成军;熊发挥;曹楚奇
作者机构: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地幔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胜标;李源;杨经绥;巴登珠;薄容众;李瑞保;刘成军;熊发挥;曹楚奇-.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仁布豆荚状铬铁矿成因及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22(02):533-553
A类:
玻安质熔体,高铬型铬铁矿,单斜辉石出溶片晶
B类: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仁布,豆荚状铬铁矿,铁矿成因,构造意义,藏南,储量,蛇绿岩,铁矿床,矿床特征,成因探讨,形成演化,成矿作用,新制,近东,大小不等,地幔橄榄岩,岩体,体组成,蛇纹石化,透镜状,团块,块状,矿体,体长,矿石,浸染,条带状,尖晶石,Cr#,Cr+Al,Mg#,Mg+,Fe2+,大洋,洋中脊玄武岩,MORB,Mn,Co,Ga,亲缘性,俯冲带上,supra,subduction,zone,SSZ,包裹体,针状,粒状,暗示,深部,地质过程,岩石组合,东段,罗布,拉萨地体,南缘,弧前,伸展,成矿潜力
AB值:
0.3148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