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清代中后期水环境变迁以及引黄济运和灌塘济运
文献摘要:
明清王朝启用大运河进行南北漕运,黄淮运水系交汇于洪泽湖区域,并形成了既治黄又济运的清口水利枢纽.到了后期,随着黄河淤高倒灌,湖底的淤高,清口难以刷黄济运.乾隆末年实行了借黄济运,道光年间又实行了灌塘济运.这两种方法都使淮扬运河淤高.由于黄水不断地进入洪泽湖,湖北部更加淤积抬高.随着大量淮水从山盱五坝下高宝诸湖入江或归海,官方通过高家堰控制下游的水情并控制湖蓄.清口不得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封闭,闭坝和河身抬高又进一步加剧高家堰的危机.借黄济运和灌塘济运进一步淤高了运河和下游黄河,黄淮运河系统大受影响.明清两代形成的以清刷黄的济运系统,处于非常脆弱易崩的状态.
文献关键词:
清代;引黄济运;灌塘济运
作者姓名:
王建革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 200433
引用格式:
[1]王建革-.清代中后期水环境变迁以及引黄济运和灌塘济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2):53-66
A类:
引黄济运,灌塘济运,高家堰
B类:
清代中后期,水环境变迁,清王朝,启用,大运河,漕运,黄淮,于洪,洪泽湖,湖区,治黄,清口,口水,水利枢纽,倒灌,湖底,乾隆,末年,道光,光年,淮扬运河,黄水,淤积,抬高,淮水,高宝,归海,水情,河身,运进,河系,明清两代,清刷
AB值:
0.4027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