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然通风下煤堆积床阴燃过程的基本特性
文献摘要:
为研究地下煤火的蔓延特性,根据真实煤火背景设计搭建了煤火阴燃的实验装置.采用加热棒进行强制点火,并根据工况需要改变实验装置的通风条件,揭示了自然通风下煤火阴燃过程中温度分布和质量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点火过程表面裂隙的发育具有随机性,导致点火阶段不可重复.水平方向上,上、中层峰值温度稳定在590℃和540℃,传播速度为0.274 mm/min和0.261 mm/min.根据升温速率和加速度曲线将煤-氧反应过程分为吸附热控制区、水分蒸发控制区、氧化控制区、热解控制区和氧化-热解反应竞争区5个区间.将质量损失分为4个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损失速率不断减小.侧边通风增大边界处氧气浓度,氧气从侧面沿水平方向进入煤层有一个渗透距离,大约为6 cm.
文献关键词:
地下煤火;阴燃;自然通风;温度分布;质量损失;侧边通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潘俊杰;李君
作者机构: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潘俊杰;李君-.自然通风下煤堆积床阴燃过程的基本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22(05):583-590
A类:
侧边通风
B类:
自然通风,煤堆,堆积床,阴燃,基本特性,地下煤火,实验装置,加热棒,通风条件,温度分布,点火过程,表面裂隙,随机性,可重复,中层,层峰,峰值温度,传播速度,升温速率,速度曲线,反应过程,吸附热,热控制,控制区,水分蒸发,热解反应,失分,质量损失速率,大边,氧气浓度,煤层
AB值:
0.36567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