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西风与季风在青藏高原的耦合模态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
文献摘要: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水塔,西风与季风及其相互作用是导致亚洲天气和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环流系统.本文基于1981~2020年大气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提取了西风与季风季节循环分量在青藏高原的耦合模态,并对其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主模态方差贡献率高达78.39%,主要反映的是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和对流层高层中纬度西风的季节循环特征及各个季节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在对流层高层高原及其南侧主要为东风气流,范围从北纬5.至35°,对流层低层则表现为典型的绕高原气旋式季风环流系统,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为西南季风控制,冬季的环流结构刚好相反.耦合模态的冬、夏季节转换节点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季节转换时间基本一致.从年际变化的角度来看,各个季节耦合模态的强度偏强时,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均偏强,西风带位置偏北;反之,季风偏弱,西风带位置偏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1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是影响西风与季风耦合模态年际变化的关键外强迫,拉尼娜(La Nina)事件发生的前夏、前秋和次年夏季耦合模态的强度均增强,冬季至次年春季耦合模态的强度均减弱.西风与季风耦合的第二主模态主要表现为对流层高层高原上的东风及其南侧西风,以及低层南亚季风区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太平洋反气旋的协同变化特征.该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4.68%,表现出明显年际差异的同时还呈现显著减弱的长期趋势,尤其是在冬季.
文献关键词:
西风—季风耦合模态;季节特征;年际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莉;祝从文
作者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莉;祝从文-.西风与季风在青藏高原的耦合模态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2022(04):1017-1029
A类:
E1Ni
B类:
青藏高原,耦合模态,季节性变化,原是,水塔,环流系统,大气再分析,再分析资料,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分解方法,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风季,季节循环,季节变化,方差贡献率,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对流层,层高,中纬度,循环特征,各个季节,年际变化,南侧,东风,风气,北纬,低层,原气,风环,副热带,热带地区,风控,环流结构,刚好,季节转换,转换节点,西风带,偏北,反之,风偏,偏南,厄尔尼诺,Southern,Oscillation,ENSO,外强迫,拉尼娜,La,Nina,次年,年夏季,季风区,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协同变化,年际差异,长期趋势,季节特征
AB值:
0.3470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