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以上帝之名":约翰?贝里曼诗歌中的精神政治批判
文献摘要:
作为美国自白派的中坚力量,约翰?贝里曼身上背负着鲜明的"非历史主义"及"个人性"两大标签.但实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贝里曼就开始将其对精神政治的关注介入到诗歌美学中,以宗教为切入点,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对其时美国政府实施的各类"屠杀"、对外的"文化偏执主义"及对内高压造成的"伦理失常"等进行了揭露与鞭笞.在不断磨砺诗歌社会表现功能的同时,逐渐凸显政治话语与宗教神学苟合后的强烈欺骗性及严重危害性,实现了对"自白诗是'个人化'诗"的"祛魔",表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及浓郁的人文关怀.其审美指向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献关键词:
约翰•贝里曼;精神政治;屠杀;文化偏执主义;伦理失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魏磊
作者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磊-."以上帝之名":约翰?贝里曼诗歌中的精神政治批判)[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603-608,634
A类:
贝里曼,文化偏执主义,伦理失常,苟合
B类:
上帝,约翰,精神政治,政治批判,中坚力量,背负着,历史主义,个人性,政治的,诗歌美学,艺术手段,美国政府,屠杀,揭露,鞭笞,磨砺,表现功能,政治话语,神学,欺骗性,严重危害,危害性,自白诗,个人化,敏锐,洞察力,浓郁,审美指向,诗学价值
AB值:
0.32979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