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蒯因的行为主义意义理论及其批判
文献摘要:
蒯因通过批判意义与指称相混淆的指称论,以及意义与观念相统一的观念论,提出根据主体间公共可观察的言语行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行为主义意义理论.蒯因的意义理论是为他的自然主义服务的.然而,由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并非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且它忽视了语言意义的丰富性、复杂性和语言活动中言者的主体性等因素,因而无法解释特定语境中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行为主义意义理论也因此难免被贴上机械主义、生物主义、客观主义等标签而走向式微.
文献关键词:
蒯因;行为主义;意义理论;刺激意义
作者姓名:
胡庭树
作者机构: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223001
引用格式:
[1]胡庭树-.蒯因的行为主义意义理论及其批判)[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25-130
A类:
生物主义,刺激意义
B类:
蒯因,行为主义,意义理论,指称,相混,观念论,主体间,言语行为,语言意义,自然主义,因果关系,丰富性,语言活动,言者,无法解释,定语,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难免,上机,机械主义,客观主义,式微
AB值:
0.3903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