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苏州近4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苏州市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苏州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对苏州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水田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面积呈持续上升趋势.1980—2018年苏州市水田面积下降了2557 km2,城镇用地面积上升了1532 km2,农村居民点面积上升了357 km2.核密度分析显示,1980—2018年苏州市土地转移密度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吴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低密度区主要以水域为主.1980—2010年,苏州市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与不规则化,景观连通性下降;2010—2018年,景观格局斑块形状与景观异质性趋向稳定,但景观丰富度继续上升,景观的不稳定因素上升.影响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中具体影响因素有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户籍总人口和户籍人口密度.人口与经济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
文献关键词:
苏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主成分分析;核密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贲薛晨;余成
作者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苏州科技大学 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贲薛晨;余成-.苏州近4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65-73
A类:
B类:
景观格局演变,苏州市,土地利用数据,时空演变特征,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景观格局变化,水田,田面,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持续上升,km2,核密度分析,先上,吴中区,昆山市,张家港市,水域,破碎化,规则化,景观连通性,斑块,景观异质性,景观丰富,丰富度,不稳定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具体影响,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总人口,户籍人口,人口密度,人口与经济,主导因素
AB值:
0.3214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