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滇南3种不同类型热带森林优势种幼树树干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滇南地区热带、亚热带森林物种养分元素分配模式、受限制状况、吸收利用资源能力等特征,以期揭示外界环境变化下物种的适应性机制.[方法]以滇南区域热带季节雨林、热带山地雨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3种热带森林主要优势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森林不同层次优势种幼树树干C、N、P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1)3种森林优势种幼树树干全C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全N含量和全P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2)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C∶N、C∶P相对较高,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雨林N∶P均小于14,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大于16;3)森林上层优势种幼树树干全C、全N含量均低于下层树种,全P含量则高于下层树种,上层优势种N∶P均小于14,下层优势种大于16,说明上层优势种生长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且吸收和利用养分能力高于下层优势种;4)冗余分析表明:海拔和层次对优势种幼树树干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较大.[结论]滇南地区3种森林中,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拥有相对较高的氮、磷利用效率,本区生态系统主要受到N、P元素的共同限制作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植物体内养分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性,可以进一步揭示物种适应各种生态环境的应对机制.
文献关键词:
热带森林;化学计量;海拔梯度;层次;树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屠晶;栗忠飞;孙靖;赵晓鹏
作者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屠晶;栗忠飞;孙靖;赵晓鹏-.滇南3种不同类型热带森林优势种幼树树干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22(05):146-155
A类:
B类:
优势种,幼树,树干,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滇南地区,亚热带森林,种养,养分元素,分配模式,受限制,吸收利用,资源能力,外界环境,适应性机制,南区,热带山地雨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优势,不同层次,次优,特征变化,海拔梯度,加总,树种,冗余分析,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林中,磷利用效率,本区,生长环境条件,植物体,内养,应对机制
AB值:
0.2238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