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文献摘要:
为了净化水产养殖环境,减少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由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感染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导致的大量死亡,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试验.2018年5月从湖北省公安县某养殖场采集到一批患病的克氏原螯虾,解剖后发现病虾的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无食物,有类似肠炎症状,从肝胰腺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经TCBS培养,得到光滑蔓延生长的菌落,呈蓝绿色斗笠状,菌落大小不一.显微观察发现细菌形态为棒状或弧状,长短不一,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菌形态单一;通过分析其16S rDNA序列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副溶血弧菌并命名为Vp-2,其与弧菌属种类同源性最高,并与菌株Vibrio parahaemolyticus DQ068942.1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菌株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利福平、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耐药.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Vp-2的理化特性基本与标准菌株一致.人工回感试验表明,发病克氏原螯虾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类似,解剖发现死亡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肿大发黄,肠道内有炎症现象,并从中分离到该菌.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对克氏原螯虾有致病性,生产中可用氟苯尼考、四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文献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生化特性;药敏特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霍诗天;焦厚琪;李清;兰江风;顾泽茂;刘学芹
作者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水生动物医学系,湖北武汉 430070;湖北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水产养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武汉 43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霍诗天;焦厚琪;李清;兰江风;顾泽茂;刘学芹-.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J].水生态学杂志,2022(01):124-129
A类:
TCBS,DQ068942
B类:
克氏原螯虾,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药敏特性,净化水,水产养殖环境,Procambarus,clarkii,养殖规模,Vibrio,parahaemolyticus,特性试验,公安县,养殖场,肝胰腺,肿大,发黄,肠炎,致病菌,蔓延生长,蓝绿色,斗笠,菌落大小,大小不一,显微观察,观察发现,细菌形态,棒状,长短不一,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阴性菌,16S,rDNA,生理生化特征,Vp,类同,同源性,亲缘关系,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磺胺,庆大霉素,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理化特性,标准菌株,发病症状,有致,致病性,四环素
AB值:
0.3542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