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最大值合成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莱州湾滨海滩涂变化研究
文献摘要:
滨海滩涂是一种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影响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由于滨海滩涂只在最低潮时期短暂全部呈现,先前的遥感解译结果中,滩涂信息存在明显的漏分和误分现象.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构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4个时间段的高质量密集时间序列影像堆栈,结合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aximum spectral index composite,MSIC)和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 algorithm,OTSU),对我国莱州湾滨海滩涂资源进行快速、自动提取.基于面向对象分析技术和模糊逻辑分析方法(fuzzy-based segmentation parameter,FbSP)最优尺度对滨海滩涂周边土地覆被进行解译,分析滨海滩涂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莱州湾滨海滩涂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2020年莱州湾滨海滩涂面积为822.38 km2,相较于1990年减少了约40%,其中,2000—2010年缩减幅度最大,为304.78 km2;除黄河口区域滨海滩涂向海迁移,莱州湾其他区域的滨海滩涂斑块整体呈向陆迁移趋势;人类活动是近30 a间莱州湾滩涂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养殖池/盐田的扩张直接侵占了414.20 km2的滨海滩涂.
文献关键词:
滨海滩涂;Landsat影像;MSIC;OTSU算法;Google Earth Engine(GEE)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毅;程丽娜;鲁莹莹;张博淳;于森;贾明明
作者机构:
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长春 13011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10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长春新区北湖英才学校,长春 1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毅;程丽娜;鲁莹莹;张博淳;于森;贾明明-.基于最大值合成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莱州湾滨海滩涂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遥感,2022(04):68-75
A类:
密集时间序列,MSIC,FbSP
B类:
最大类间方差法,莱州湾,滨海滩涂,变化研究,滨海湿地,湿地类型,生态价值,低潮,潮时,先前,遥感解译,Google,Earth,Engine,GEE,Landsat,卫星数据,时间序列影像,堆栈,大光,光谱指数,成算,maximum,spectral,composite,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algorithm,OTSU,滩涂资源,自动提取,面向对象分析,模糊逻辑,逻辑分析,fuzzy,segmentation,parameter,最优尺度,土地覆被,时空演变,演变规律,涂面,km2,减幅,黄河口,河口区,向海,斑块,向陆,人类活动,主导因素,养殖池,盐田,侵占
AB值:
0.3337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