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8例和健康者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抗凝血酶(AT)、蛋白C(PC)、蛋白S(P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PLG)活性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PT、APTT、TT、FDP、DD、FⅧ及VWF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AT、PC、PS、PLG及F(Ⅱ、Ⅴ、Ⅶ、Ⅺ)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高,PT、APTT、TT、VWF、FDP、DD呈现升高趋势,FIB、F(Ⅱ、Ⅴ、Ⅶ、Ⅺ)、AT、PC、PS、PLG呈现下降趋势,FⅧ无明显变化,各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文献关键词:
肝硬化;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溶系统;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作者姓名:
汪燕云;程莲;何鑫;裴建赢;李燕平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科研中心,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000
引用格式:
[1]汪燕云;程莲;何鑫;裴建赢;李燕平-.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1):56-59,63
A类:
B类:
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健康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PS,降解产物,FDP,二聚体,DD,纤溶酶原,PLG,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纤溶指标,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价值,凝血系统,抗凝系统
AB值:
0.2398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