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成都粘土可蚀性K值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文献摘要:
基于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探讨了3种地类对成都粘土上发育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究区土壤是以粉粒为主的粉土、粉壤土;荒草地的粉粒含量显著高于旱地和林地,林地和旱地的砂粒、有机质含量、磁化率显著高于荒草地,粘粒含量和硅铝铁率在3种地类中无明显差异.(2)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介于0.0226~0.0563,均值为0.0398,具有较高的土壤侵蚀潜在性;根据土壤可蚀性K值分级标准,3种地类中荒草地土壤属于高可蚀性,林地和旱地土壤属于较高可蚀性.(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蚀性K值大小表现为荒草地>旱地>林地;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可蚀性K值越大,土壤抗蚀能力越弱.(4)土壤粒度组成、有机质、Saf和地球化学元素中的Al2O3、SiO2和TiO2是影响研究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主要因素,土壤pH、碳酸盐和磁化率对其影响不显著.
文献关键词:
成都粘土;土壤可蚀性K值;EPIC模型;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泳;文星跃;苟明忠;周如玉;葛璐月
作者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泳;文星跃;苟明忠;周如玉;葛璐月-.成都粘土可蚀性K值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2):202-209
A类:
成都粘土,Saf
B类:
响应研究,EPIC,土壤可蚀性,种地,地类,粉粒,粉土,壤土,荒草,旱地,林地,砂粒,有机质含量,磁化率,硅铝,铝铁,土壤侵蚀,潜在性,分级标准,草地土壤,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土壤深度,土壤粒度,粒度组成,地球化学元素,Al2O3,SiO2,TiO2,碳酸盐
AB值:
0.2747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