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呆病防治的理论源流
文献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梳理方法,以呆病及其核心症状为主线,将古代医籍中的零金碎玉串联成文,从病名演变、病机更新、脉证并治等方面,勾勒出我国呆病防治的理论源流.我国认识呆病的历史有2000多年,从西汉时期《黄帝内经》首见"善忘"症状名和"肾藏志"理论,到东汉时期《伤寒论》提出"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新说及其脉证并治,为呆病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世传承之中更有创新,如明代晚期《景岳全书》首创"痴呆证"疾病名并提出"扶正"治法,清代早期《辨证录》又名"呆病"并设立"呆病门六则"专篇和"治痰"大法,丰富了呆病的诊治理论和方法.延至当今,从20世纪末的呆病"辨证施治"方案,到21世纪初的呆病"证候级联假说"及其"序贯疗法",已形成独具中医学特色的呆病防治方案.
文献关键词:
健忘;呆病;理论;中医药
作者姓名:
时晶;倪敬年;刘金民;郭蓉娟;王忠;魏明清;李婷;岳利峰;赵振海;王永炎;田金洲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 北京10070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时晶;倪敬年;刘金民;郭蓉娟;王忠;魏明清;李婷;岳利峰;赵振海;王永炎;田金洲-.呆病防治的理论源流)[J].现代中医临床,2022(01):29-33
A类:
证候级联假说
B类:
呆病,理论源流,文献梳理,梳理方法,核心症状,碎玉,联成,成文,病名演变,勾勒,西汉时期,黄帝内经,首见,善忘,肾藏志,东汉时期,伤寒论,本有,瘀血,新说,后世,世传,明代晚期,景岳全书,首创,痴呆,疾病名,扶正,治法,清代早期,辨证录,又名,治痰,大法,延至,世纪末,辨证施治,序贯疗法,中医学,医学特色,防治方案,健忘
AB值:
0.5062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