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两种悬起灸动态温度及热场分布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悬起灸在穴位处的动态温度变化、影响温度的因素以及热场分布特点.方法 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中建立两种悬起灸传热模型,模拟温和灸和雀啄灸两种施灸动作,并在足三里穴进行艾灸实验,与仿真模型的温度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再通过仿真模型分析三维热场分布.结果 温和灸、雀啄灸在足三里处首次达到40℃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5 min和2.55 min,在自然冷却10 min后,穴位中心点平均温度比初始皮肤温度高约2℃-3℃;当施灸距离减小或保持不变,穴位中心点温度会持续升高,当增大施灸距离时,穴位处温度会逐渐降低;两种悬起灸所形成的热场,以穴位处为中心,呈梯度衰减同心圆分布,但实验组热场会沿动脉血流方向扩展,另外从仿真组可以观察到冷却10 min后,穴位组织中的热场呈圆锥式的形状分布.结论 两种悬起灸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温热刺激,雀啄灸对皮肤的温热刺激比温和灸更大;在保证艾条末端温度、艾灸方法等因素一致的情况下,施灸距离是影响穴位温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温和灸和雀啄灸形成的热场是相似的同心圆分布,且热量会渗透表皮组织并在皮下组织累积形成热场.
文献关键词:
悬起灸;热场;有限元分析;温热刺激
作者姓名:
张博;黄山;张浛芮;李应昆;涂海燕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成都 610065;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成都 611130;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 610072
引用格式:
[1]张博;黄山;张浛芮;李应昆;涂海燕-.两种悬起灸动态温度及热场分布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11):4386-4392
A类:
B类:
悬起灸,动态温度,热场,场分布,位处,有限元仿真,COMSOL,传热模型,温和灸,雀啄灸,足三里穴,艾灸,温度特征,对比验证,自然冷却,中心点,平均温度,皮肤温度,温度高,同心圆,圆分布,动脉血流,圆锥,灸方,法会,温热刺激,艾条,穴位温度,皮下组织
AB值:
0.2761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