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壮医药线点灸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IL-2、IFN-γ和IL4、IL10表达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FN-γ)、IL-4和IL-10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化合物4-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4-vinylcyclohexene dioxide,4-VCD)皮下注射制备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MPS)大鼠模型.采用阴道细胞学检查方法筛选出围绝经期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药线组)和普通针刺治疗组(针刺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雌性大鼠作为正常组.治疗疗程为每日1次,连续6个月经周期,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无治疗.末次治疗24 h后,称取各组大鼠体质量,腹主动脉采血并处死大鼠,取出卵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FN-γ、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药线组和针刺组能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和IFN-γ的含量,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和IL-10的含量(P<0.05),且药线组改善情况优于针刺组(P<0.05).HE染色发现,药线组和针刺组卵巢组织中各级卵泡较模型组明显增多,间质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能显著提高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中IL-2和IFN-γ水平,降低IL-4和IL-10的水平,改善大鼠围绝经期的卵巢病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系统有关.
文献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围绝经期;IL-2;IFN-γ;IL-4;IL-10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秋霞;徐晶;盘启敏;卢可;曹知勇;方刚;张云
作者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 530023;桂林医学院附属学院 桂林 541004;深圳中医医院深圳 51800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天津 30019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壮医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国医堂 南宁 53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秋霞;徐晶;盘启敏;卢可;曹知勇;方刚;张云-.壮医药线点灸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IL-2、IFN-γ和IL4、IL10表达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10):3737-3744
A类:
vinylcyclohexene,Perimenopausal
B类:
大鼠血清,IFN,IL4,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干扰素,Interferon,表达变化,乙烯基,环己烯,dioxide,VCD,皮下注射,围绝经期综合征,syndrome,MPS,大鼠模型,阴道细胞,细胞学检查,检查方法,模型大鼠,普通针刺,针刺治疗,雌性大鼠,治疗疗程,月经周期,中正,饲养,腹主动脉,动脉采血,并处,处死,HE,染色法,卵巢组织,组织形态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卵泡,纤维组织,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病理变化,免疫系统
AB值:
0.238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