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海豹观测的阿拉斯加湾东部陆坡海域逆温现象及其衰退机制
文献摘要:
利用2014年3–4月北象海豹携带的自动温盐深仪(CTD-SRDL)在阿拉斯加湾东部陆坡海域上采集到的温盐剖面数据,分析了该海域逆温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逆温幅度和逆温厚度范围分别介于0.2~1.6?C和20~280?m之间,前者沿陆坡向北幅度逐渐增大,后者在50?~58?N间往北逐渐变厚,在58?N以北海域平均厚度较薄.3月25日至4月22日,逆温层处于衰退阶段.逆温层下界温度不断下降,逆温幅度呈变弱趋势,逆温厚度呈变薄趋势.一维扩散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湍扩散作用下,观测期间海表受热导致混合层上部位温升高,但底部仍保持低温,因此逆温层上界温度变化并不明显.次表层由于具有强的位温梯度,湍扩散导致逆温层下界温度显著降低,是观测期间逆温衰退的主要原因.湍扩散作用导致次表层水体温盐属性趋于均匀,这一过程对于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湍扩散
作者姓名:
郭绍敬;靖春生;张善武;王维波
作者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福建省海洋物理与地质过程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引用格式:
[1]郭绍敬;靖春生;张善武;王维波-.基于海豹观测的阿拉斯加湾东部陆坡海域逆温现象及其衰退机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22(06):48-57
A类:
SRDL,湍扩散
B类:
海豹,阿拉斯加湾,陆坡海域,逆温现象,衰退机制,CTD,逆温厚度,别介,坡向,变厚,北海,逆温层,下界,变弱,变薄,扩散模型,模型模拟,扩散作用,受热,混合层,位温,温升高,上界,表层水体
AB值:
0.2180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